形态描述
雄性 体亮黑色或蓝黑色。头顶亮黑色,被黑毛;额覆淡色粉被,被长而密的黑毛,前部为黑色大斑,裸,光亮;颜覆黄灰色粉被和较长的黄色毛,上部两侧混有黑色毛,颜正中具亮黑色中条,中突较大。复眼黄色或棕黄色,具密的紫色或黑色小斑,有时上部暗斑相互连接,眼毛黄褐色,仅上部明显,两眼连接线等于或稍长于头顶三角。触角棕褐色,第3节腹侧黄色至黄褐色;芒基部具短毛。中胸背板黑色,除背板两侧覆灰色粉被外,具强烈光泽,无任何淡色斑纹;侧板黑色,覆灰粉被和白毛;小盾片亮黑色,具黄毛混以黑毛。腹部基部较胸部宽,向尾端明显变狭,黑色,腹部第1背板两侧红黄色,光亮,后缘铅灰色;第2-4背板具红黄色侧斑,第2背板侧斑大,斑外侧近占整个背板侧缘,斑之内端细狭,呈宽三角形,两斑宽分离;第3背板侧斑较狭,位于背板前半部,正中较接近;第4背板铜黑色,正中黑条无光泽;尾节亮黑色。足黑色,腿节末端、胫节基部1/3、跗节基部1-2节黄色;后足腿节腹面具黄色长毛,端部具小黑鬃。
雌性 额中部具绒黑色横带。中胸背板具明显的5条灰白色粉被纵条,正中条狭,不达背板后缘,其余达背板后缘。腹部第2-4背板各具灰粉被横带(或3对新月形近灰色粉被斑),不达背板侧缘,第2节横带位于背板中部,中间宽断裂,第3、4节横带近背板前缘,中间狭断裂,第5背板深黑色,较尖,具光泽。
雌性 额中部具绒黑色横带。中胸背板具明显的5条灰白色粉被纵条,正中条狭,不达背板后缘,其余达背板后缘。腹部第2-4背板各具灰粉被横带(或3对新月形近灰色粉被斑),不达背板侧缘,第2节横带位于背板中部,中间宽断裂,第3、4节横带近背板前缘,中间狭断裂,第5背板深黑色,较尖,具光泽。
大小
国外分布
国内分布
标本信息
共检查219号标本,部分地点从略。
上海(1917.VII.21-1939.X.13, 13个)、浙江(舟山,1935.IV.19-23,2个)、江西(牯岭,1937.IX.13,1个)、河南(安阳,1980.VII.4, 1个)、四川(峨眉山,550-1000m,1957.III.31-X.20,35个;泸定1920-2000m,1983.VI.12, 2个;灌县,700-1000m,1963.IV.22, 1个)、云南(西双版纳,1050-1080m,1958.V.17,1个、中甸,2400m,1984.VIII.8)、西藏(林芝,3000m,1983.VIII.9,1个)。
上海(1917.VII.21-1939.X.13, 13个)、浙江(舟山,1935.IV.19-23,2个)、江西(牯岭,1937.IX.13,1个)、河南(安阳,1980.VII.4, 1个)、四川(峨眉山,550-1000m,1957.III.31-X.20,35个;泸定1920-2000m,1983.VI.12, 2个;灌县,700-1000m,1963.IV.22, 1个)、云南(西双版纳,1050-1080m,1958.V.17,1个、中甸,2400m,1984.VIII.8)、西藏(林芝,3000m,1983.VIII.9,1个)。